正在阅读:

90多岁的许倬云何以让90后00后共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90多岁的许倬云何以让90后00后共情

两位和许倬云有过深入交往的学者,分析了许倬云在今天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

2025年上海书展上的许倬云的著作图书系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我们用怎样的韧劲,去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许倬云展现出的生命的智慧,能够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触。”这是昨日“许纪霖之窗”直播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的观点。他和历史学者许纪霖分析了本月去世的许倬云为何备受年轻人青睐。

直播活动现场 左: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

以韧劲面对生活苦难

唐小兵看到,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一书中,许倬云记载自己的生平时讲到,他母亲是高龄产妇,38岁怀了双胞胎,在怀孕第三个月,胎儿肌肉正要发育时,她生了病,母体营养不良,“强者取全部,弱者取其余”,许倬云就是那个弱者。他肌肉没有弹性,人也矮小。他出生时,约有1362克,只有手掌心大,本该活不了,却还是活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从来没有埋怨弟弟吸收了自己的营养,反而感激弟弟把不能行走的他搬来搬去。

后来到了美国,许倬云接受了五次手术,感到十分痛苦,自述“头两三年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死不了,动都动不了,怎么死?心灰意冷又痛苦,身心剧痛!”他想过跳窗自杀,但是脚吊在床上不能动。他还想过用玻璃杯割腕自杀,但是摔碎杯子后,他也捡不到地上的碎片。唐小兵谈到,许倬云“生命无时无刻不处于疼痛中,只在疼痛的间隙思考、写作,做出这么多的成就”。

唐小兵认为,今天的许多读者都被他的精神打动,就是因为许倬云面对人生巨大的苦难,也不曾抱怨。这为当今年轻人提供了启迪,可以用韧劲去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纪霖说,许倬云在晚年当下的世界非常绝望。“他这代人曾经想要改变世界,可是他越到晚年越是看到的世界和他所期待的理想的世界越来越遥远。”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年轻人交往时,会强调一句话,往里走,安顿自己。许纪霖指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活得有尊严,对自己负责”,这意味着,历史的周期有下沉,也会有谷底反弹,但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安顿好,才撑得过去,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许纪霖说,胡适类似的话——救国的话先救自己所以,许倬云是继承了胡适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一个90多岁的老人,竟然可以和今天的90后00后共情

安顿自己、安顿小家和关心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唐小兵指出,许倬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既有家国天下情怀,同时,也会讲自己一辈子最感谢的就是夫人孙曼唐小兵说,对身边具体个人状况包容性理解和支持是很重要的,“如果邻居朋友遇到什么状况,都缺乏感共情和理解,伸手去帮助,很难想象这个人在网上当键盘侠,在很空洞的关心家国天下,俄乌战争、巴以冲突。”

在对自己负责时,人究竟应该如何安顿自己呢?唐小兵认为,许倬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今天的人们处于时代之中,面对海量信息对自己造成的碾压,更需要适度抽身出来,和时代保持一点距离。许倬云虽然行动不便,灵魂和心智却依然无拘无束,就是因为他通过和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对话,在其中找到了力量。唐小兵认为,许倬云让年轻人意识到,进入文化的谱系里面,找到对接缝隙和可能就可以觉得自己的生命并非短暂虚无的存在而是可以在绵绵不息万古江河之中安顿自己。“文化比权力更有尊严,学术比政治更有生命,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不会容易被现实的政治性抑郁局限,而是用更通透的历史视野来观看自己的生命、世界和时代。”唐小兵说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90多岁的许倬云何以让90后00后共情

两位和许倬云有过深入交往的学者,分析了许倬云在今天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

2025年上海书展上的许倬云的著作图书系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我们用怎样的韧劲,去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许倬云展现出的生命的智慧,能够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触。”这是昨日“许纪霖之窗”直播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的观点。他和历史学者许纪霖分析了本月去世的许倬云为何备受年轻人青睐。

直播活动现场 左: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

以韧劲面对生活苦难

唐小兵看到,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一书中,许倬云记载自己的生平时讲到,他母亲是高龄产妇,38岁怀了双胞胎,在怀孕第三个月,胎儿肌肉正要发育时,她生了病,母体营养不良,“强者取全部,弱者取其余”,许倬云就是那个弱者。他肌肉没有弹性,人也矮小。他出生时,约有1362克,只有手掌心大,本该活不了,却还是活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从来没有埋怨弟弟吸收了自己的营养,反而感激弟弟把不能行走的他搬来搬去。

后来到了美国,许倬云接受了五次手术,感到十分痛苦,自述“头两三年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死不了,动都动不了,怎么死?心灰意冷又痛苦,身心剧痛!”他想过跳窗自杀,但是脚吊在床上不能动。他还想过用玻璃杯割腕自杀,但是摔碎杯子后,他也捡不到地上的碎片。唐小兵谈到,许倬云“生命无时无刻不处于疼痛中,只在疼痛的间隙思考、写作,做出这么多的成就”。

唐小兵认为,今天的许多读者都被他的精神打动,就是因为许倬云面对人生巨大的苦难,也不曾抱怨。这为当今年轻人提供了启迪,可以用韧劲去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纪霖说,许倬云在晚年当下的世界非常绝望。“他这代人曾经想要改变世界,可是他越到晚年越是看到的世界和他所期待的理想的世界越来越遥远。”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年轻人交往时,会强调一句话,往里走,安顿自己。许纪霖指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活得有尊严,对自己负责”,这意味着,历史的周期有下沉,也会有谷底反弹,但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安顿好,才撑得过去,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许纪霖说,胡适类似的话——救国的话先救自己所以,许倬云是继承了胡适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一个90多岁的老人,竟然可以和今天的90后00后共情

安顿自己、安顿小家和关心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唐小兵指出,许倬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既有家国天下情怀,同时,也会讲自己一辈子最感谢的就是夫人孙曼唐小兵说,对身边具体个人状况包容性理解和支持是很重要的,“如果邻居朋友遇到什么状况,都缺乏感共情和理解,伸手去帮助,很难想象这个人在网上当键盘侠,在很空洞的关心家国天下,俄乌战争、巴以冲突。”

在对自己负责时,人究竟应该如何安顿自己呢?唐小兵认为,许倬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今天的人们处于时代之中,面对海量信息对自己造成的碾压,更需要适度抽身出来,和时代保持一点距离。许倬云虽然行动不便,灵魂和心智却依然无拘无束,就是因为他通过和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对话,在其中找到了力量。唐小兵认为,许倬云让年轻人意识到,进入文化的谱系里面,找到对接缝隙和可能就可以觉得自己的生命并非短暂虚无的存在而是可以在绵绵不息万古江河之中安顿自己。“文化比权力更有尊严,学术比政治更有生命,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不会容易被现实的政治性抑郁局限,而是用更通透的历史视野来观看自己的生命、世界和时代。”唐小兵说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