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电机巨头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商,这家市值逾500亿的浙江企业正带着七类全球第一的电机技术奔赴香港资本市场。
8月13日,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作为已在A股上市20余年的电驱动系统龙头企业,卧龙电驱此次谋求A+H双重上市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为国内旗舰人形机器人企业批量供应以无框力矩电机为基础的关节模组,成为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替代的关键力量。
全球电机巨头的市场地位
卧龙电驱总部位于浙江绍兴,这家起源于1984年的企业已在全球电驱动市场建立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4.5%。
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2.8%),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
公司产品矩阵涵盖五大核心业务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
其中,公司在七类产品领域占据全球最大供应商地位,包括爆炸防爆电机、中高压防爆电机、低涌流电机等专业领域。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财务数据显示,卧龙电驱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155.67亿元和162.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39亿元、5.53亿元和8.3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实现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达5.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
利润高增长源于多方面因素:公司摆脱了此前因持有红象股份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影响;同时受益于国家设备以旧换新政策,工业电机需求回暖。
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2025年上半年达到24.64%,净利率提升至6.82%。
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
卧龙电驱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成为此次IPO的最大看点。公司从2010年开始布局机器人组件,2015年通过收购意大利SIR公司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
2023年,公司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组件领域,重点开发空心杯、无框力矩等关键电机技术。
2025年3月,与智源机器人实现双向持股,深化零部件及模组合作。公司开发出自由度超过10个的灵巧手产品,并布局外骨骼机器人领域。
目前,卧龙电驱已建立完整的产品矩阵,涵盖关节模组、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核心部件。招股书显示,公司已为国内旗舰人形机器人企业批量供应关节模组,灵巧手体系产品进入试点部署阶段。
技术储备与产品创新
在机器人关节电机的技术路线上,卧龙电驱重点布局了轴向磁通电机技术。这类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重量轻、散热性能好等优势,能有效解决高功率密度下的散热难题。
在电动航空领域,公司自2019年开始布局,2025年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资公司推动电动航空电驱动系统适航认证。
技术方案采用饼线绕组、双绕组设计及轻量化材料,当前系统密度约24牛米/千克,峰值密度超40牛米/千克,整机效率不低于94%。
募资用途与未来规划
根据招股书,此次赴港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五大方向:扩大公司产能及提升生产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全球研发实力;加强在电动航空及机器人组件领域的投资;发展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补充营运资金。
公司特别强调将把握机器人电驱动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人形机器人电机市场规模2029年将达287亿元,2035年将超过1870亿元。
在传统业务方面,公司计划继续巩固在防爆、工业及暖通电机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同时借助政策红利推动业务增长。数据中心电机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42%,将成为暖通电机业务的重要驱动力。
卧龙电驱的全球化布局已初具规模,在全球拥有45家工厂,包括位于德国、波兰、意大利等国家的14家海外工厂。此次赴港上市若能成功,将加速公司在电动航空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扩张。
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在电动航空及机器人组件等新兴领域的投资。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前夜,这家掌握核心关节电机技术的中国企业,或将在全球电驱动系统领域赢得全新话语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