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小幅回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小幅回调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最新规模104.12亿元,近1年日均成交26.90亿元居首,历史持有6个月盈利概率100%。

截至2025年10月9日 13:42,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0.36元。

流动性方面,信用债ETF博时盘中换手0.74%,成交7687.66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30日,信用债ETF博时近1年日均成交26.90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据目前已披露数据,9月30日,境内共19只信用债完成发行(按缴款日统计),发行规模合计243.06亿元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0月9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专家表示,央行今日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意味着10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做3000亿元。除此之外,10月还有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预计央行10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且等量续做的可能性比较大。王青表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这在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规模方面,信用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04.12亿元。

信用债ETF博时紧密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反映深市基准做市信用债市场运行特征。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 中低(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博时基金

2.8k
  • ETF大宗榜 |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获大宗交易溢价买入3010.35万元,居全市场前三-20251009
  • ETF主力榜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主力资金净流入2486.92万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2025101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小幅回调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最新规模104.12亿元,近1年日均成交26.90亿元居首,历史持有6个月盈利概率100%。

截至2025年10月9日 13:42,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0.36元。

流动性方面,信用债ETF博时盘中换手0.74%,成交7687.66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30日,信用债ETF博时近1年日均成交26.90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据目前已披露数据,9月30日,境内共19只信用债完成发行(按缴款日统计),发行规模合计243.06亿元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0月9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专家表示,央行今日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意味着10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做3000亿元。除此之外,10月还有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预计央行10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且等量续做的可能性比较大。王青表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这在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规模方面,信用债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04.12亿元。

信用债ETF博时紧密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反映深市基准做市信用债市场运行特征。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 中低(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