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生活
界面人物 | 被选中的“房主任”,和她身后的两个世界

“她们也是‘房主任’,但手里没有话筒。”

“德华带娃”:全职小姑上岗就业

“全职德华”对未婚女性来说是场豪赌,良心是双方的唯一约束。

告别出轨婆媳,直面失业阶层,婚姻家庭剧的“后经济时代”

婚姻家庭,无论新式旧式,都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

《姥姥的外孙》:照护亲人可以企图利益吗?

期许获得遗产可以是照护亲人的动机吗?当维系孝道伦理的土壤瓦解,还能靠什么来支撑家庭照护的责任?

从“嗲儿文学”谈中式父子关系中的强权与悲情 | 编辑部聊天室

“身为独子,我从来没有勇气和父亲坐在一起喝一杯酒,我怕看见父亲深邃的眼睛,父亲的眼睛是男人这辈子最恐惧的东西。”

从年轻人“断亲”看见东亚家庭多种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 | 说书

韩国压缩现代性的许多局限和问题实际上与家庭密切相关。它具体表现为,家庭必须承担各种家庭意识形态所需的不同角色和功能,令家庭成员不堪重负。

中年父母的“摇号人生”:买房、买车、给孩子报兴趣班

那些被父母牵着手在一个兴趣班和另一个兴趣班之间奔波的日子,最终会落满尘埃,成为童年往事的一部分。

爱人再见,姐妹你好:女性共居是新的解法吗?

今天,女性共居的实践进一步与传统的婚恋观念解绑。《拼团人生》的作者金荷娜的母亲曾在一场读书分享会上说:“这些事我都经历过了,怀孕、分娩、家务,这些都不是女人应该做的,不做也行。”

一个得了“厌童症”的社会,还会好吗?| 编辑部聊天室

集体养育、彼此协助是人类社会的常态,没有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是孤零零地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