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乘用车领域依旧秉持“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纯电、插混及非插混这三大主流技术路线的产品均价同比降幅均超14%。
6月,对美“新三样”出口显著回升,与此同时,“新三样”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研究显示,低空经济省级集聚总体呈现扩散化趋势,不过,资本与人才相较于企业数量向头部区域集聚的态势更为明显,北京专业化程度断层领先。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正形成“产业支持→制造→应用服务”的协同闭环。从各省产业融合广度得分来看,山西、西藏、甘肃、内蒙古与河南位列前五;从各省产业融合深度评估来看,全国呈现“2+8+21”的梯队分布格局。
5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总额达61.24亿美元,环比增长4.82%,同比增长33.13%,较上月加快12.42个百分点,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态势。
5月,对西亚地区“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新兴市场贡献突出,对美“新三样”出口则出现显著下降。
研究显示,广东、江苏和山东处于第一梯队,与其他省份相比,其低空经济产业链“非常完备”;陕西、四川、河北和安徽处于第二梯队;近60%的省份处于“不完备”和“非常不完备”状态。
研究显示,中国各省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度呈现“断崖式分化”。广东以97.68分强势领跑,北京和江苏紧随其后,四川和陕西跻身前五。
4月,中国对全球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目的地分别是斯里兰卡、安哥拉、厄瓜多尔、伊拉克和立陶宛。对91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实现正增长。
4月,中国对美国的“新三样“出口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1.2%,当月仍拉动中国“新三样”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3月,我国低空经济企业超8.91万家。在省级层面,广东、江苏、山东、四川和陕西位列前五;在城市层面,深圳、广州、北京、西安和成都位列前五。
3月,中国对全球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目的地分别是突尼斯、文莱、伊朗、伊拉克和匈牙利。对81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实现正增长。
美国滥用关税大棒让全球贸易前景蒙上阴影,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受到的冲击预计最大,电动载人汽车与太阳能电池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乘用车均价同比波动较大,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客车市场在商用车电动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全球公共交通电动化浪潮的驱动下,出口量大幅增加。
1-2月,“新三样”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新三样”出口拉低我国1-2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约0.1个百分点。
黑龙江的绿色生产力水平尚待提高,特别是在绿色创新和绿色政策领域存在明显不足。
内蒙古的绿色生产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当下的主要问题集中于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科技创新上。
在五个一级指标中,山东省在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和绿色政策方面表现卓越,均位列前十。然而,在绿色创新和绿色生态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东部地区城市在金融创业扶持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水平,同时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金融支持。
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在人才工作预算和机构建设上相对滞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人才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吸引力的提升。